日期:2023年11月18日15:45(协调世界时)
报告部门:研究部门(Research Department)
提交单位:实验与理论小组(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Units)
描述:
本报告由实验与理论小组负责编撰,基于前线监测与收容部门提供的实地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对样品和数据进行了初步实验与理论建模,尝试解析利维坦(APMC-E-009)的符号化机制和感染逻辑。
研究内容:
利维坦(APMC-E-009)的感染逻辑是一种视觉动态的感染控制体系,其结构展现出以下特性:
具有极强的扩散性,随着时间与接触逐步扩大感染范围。每个被感染的个体和环境异常都会被吸收整合,进一步增强利维坦的控制力。此外,即使利维坦的主核心受到干扰,其他部分仍能独立运作。
感染表现与功能分析
感染在环境中常见的异常包括温度显著下降、湿度迅速增加,地面逐渐被一层浅水覆盖,散发出明显的腥味,形成类似深海的潮湿环境。墙壁上覆盖着未知的生物膜,呈现滑腻且光泽的质地。
特工█████探测时取下了一块样品,隔离并存储起来。回到实验室后,这些生物膜不仅持续分泌液体,且在光谱检测中呈现异常的反射,能够吸收或扭曲某些波长的光。
据报告,三名研究员在分析样品时出现了短暂的认知混乱:无法清晰理解简单的实验指令。
个体感染则表现为一个渐进过程:
初期,感染者可能经历幻视、幻听以及短暂的认知紊乱;
中期,逻辑被篡改,目标变得机械化,重复特定行为(如擦拭墙面或记录无意义的符号)。
最终阶段,感染者完全丧失自主意识,成为传播工具。
通过重复这一过程,利维坦能够不断扩大其控制范围。
功能与研究限制
我们推测,神经潮汐不仅是利维坦实施控制的主要手段,更是其维持存在的核心机制。通过符号化控制个体,重组感知与记忆。此外,即使主核心受到摧毁,神经潮汐的剩余部分仍能维持局部运作,我们不知道是否会逐步为帮助利维坦恢复。但这种特性的威胁性极高,尽管同时也暴露了其对环境条件的强依赖以及控制节点的脆弱。
目前,关于符号化过程的具体原理以及符号在感染与传播中的确切作用仍未完全明确,这些未知领域需通过进一步实验与研究加以揭示。
提示:本报告内容涉及高度机密,仅限获授权的人员使用。任何形式的泄露或外传均将被视为严重违规行为。
发表回复